2019年12月17日上午10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与举措”为主题,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于军:各位记者朋友,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工业产品量大面广、敏感度高。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民生、关系稳定、关系国家形象和竞争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让大家了解当前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首先来介绍2019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情况。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张文兵司长现场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2019年,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中心工作,坚持一手抓安全,当好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守护者;一手抓改革,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下面,我就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一、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我们不放松质量安全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促进产品质量水平提升。总体上看,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平稳态势。
从监督抽查看,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共对13.3万家企业的21.6万批次产品实施了国家监督抽查和地方监督抽查,发现并处理不合格产品12714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5.9%,低于2013年至2018年平均7.5%的不合格产品发现率。
从消费者质量投诉看,前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中,质量投诉57952件,占投诉总量的24.54%,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
从风险监测看,83个行业和区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共监测产品质量安全数据88335条,未发现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故。
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放管结合、并重,加强全面质量监管;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我们聚焦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持续加严质量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一)围绕“用得舒心”,加强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从今年国家监督抽查数据看,有32类消费品抽查合格率较去年有了提升,特别是旅行箱包、电磁灶、皮鞋、儿童家具等18类消费品抽查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显现“四降一升”趋势,即第三季度儿童用品投诉量占消协受理消费品投诉量的2.5%,较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儿童用品投诉中质量问题投诉占比39.1%,较上半年下降4.6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舆情监测到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事件68起,同比下降8.1%;国内通报召回儿童用品165次,同比下降14.9%;玩具、文具、校服3类产品全国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为92.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二)围绕“穿得称心”,加强棉花等纤维质量监管。加强棉花等纤维质量公证检验监督,对中央储备棉轮出公证检验、新疆监管棉公证检验、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开展监督抽验和现场监督;指导全国开展棉花等纤维质量监督检查,累计出动7573人次,监督检查收购、加工企业1734家,责令113家存在质量问题的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整改。2019年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下游纤维制品总体质量状况稳中有升。2019年全国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学生服产品监督抽查1580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1.1%,相比2018年提升了5.1个百分点。
(三)围绕“吃得放心”,加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相关产品作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产品,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事关人民群众“吃得放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关切。我们聚焦风险较高的食品相关产品,指导全国开展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全国共检查企业10289家,发现问题企业1975家,查处企业256家。组织对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食品用纸容器等23种产品、110个监测项目进行产品风险监测,采样6140批次;对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食品用纸容器等共12种产品21个监测项目进行过程风险监测,监测780家生产企业。
(四)围绕防范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加强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电线电缆、防爆电气、砂轮等风险高、可能出现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点工业产品开展监督检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派出48986人次,对19427家生产企业组织监督检查,对22379家市场销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共计抽查31727批次产品,对3209家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和销售单位进行执法查处,涉案金额1815万元。
三、专项整治突出重点
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针对风险高或有重大质量安全舆情的产品,突出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突出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协作配合、协同联动,突出事前准入、监督抽查、专项检查、执法查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打好“组合拳”,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019年,围绕儿童和学生用品、重点工业品开展了专项整治。
(一)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针对老百姓反映问题强烈、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玩具、文具、校服、校园跑道原材料等4类产品,共检查生产企业10587家、商超和批发市场20余万家,开展监督抽查1.8万批次、风险监测3634批次,行政指导和约谈行业、企业4820次,查处假冒伪劣产品9129批、“三无”产品4923批,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915起,撤销玩具类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452张,召回缺陷玩具、文具123万件。举办进校园、进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1.2万多场。
(二)开展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整治。针对媒体反映部分地区存在销售质量低劣安全帽现象,加强对安全帽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组织生产集中地和销售集中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1682家,检查和约谈电商企业59家,抽样检验产品1265批次,发现问题企业和商户438家,责令整改386家,立案查处和移送司法44家,查处无证生产企业8家。
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持续推进
9月1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国发〔2019〕19号),明确在近年来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今年再取消内燃机、汽车制动液等13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与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设备2类产品压减合并为1类。通过本次调整,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由2018年的24类减少至10类,压减幅度达58%。同时,将发证层级由产品种类、产品单元和规格型号3个层级,压缩到产品种类和产品单元2个层级;对企业审查内容进一步聚焦到涉及质量安全最关键的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上来。通过改革,直接减少7200张证书,企业平均取证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
五、质量监管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法律法规是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依据和基础。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法制建设,适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的形势需要,着力推进《产品质量法》修订,出台新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
(一)推进《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评估和修订。成立《产品质量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起草组,先后赴15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38次,实地走访单位50余家,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00余份,征集意见1400多条;开展中外产品质量立法比较等系列专题研究,完成并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报送《<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起草形成《产品质量法》修订稿初稿。
(二)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为整合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抽查、线上线下监督抽查,固化抽检分离、公开招标遴选技术机构、“双随机”嵌入业务信息化系统、视频监控抽样全过程等改革举措,实现监管理念和工作机制的规范统一,促进监管职能的深度融合,组织制订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监督抽查制度。目前,新修订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已公开对外发布,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下面有请媒体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消费品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请问近年来消费者关注的旅行箱包、电磁灶、皮鞋、儿童家具等产品质量状况如何?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 张文兵:消费品涉及大家的衣食住行,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消费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从目前发布的97类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数据看,消费品整体合格率是89.7%,较去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特别是旅行箱包、电磁灶、皮鞋、儿童家具等18类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
除整体合格率的提升外,一些可能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性能指标也得到明显提高。比如,电磁灶等家用电器,过去经常会因端子骚扰电压、电磁辐射骚扰不合格给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最近5年我们连续对电磁灶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从2015年开始增加电磁兼容项目检验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考虑到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从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看,端子骚扰电压项目的合格率已从2017年的61.1%提升到今年的85.0%,电磁辐射骚扰项目的合格率已从2017年的66.7%提升到今年的83.3%。又比如旅行箱包这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备产品,消费者过去经常会因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转而购买国外进口箱包产品,近几年我们加大对旅行箱包等生活必需品的监管力度,从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看,振荡冲击性能项目合格率已从2017年的67.5%提升到今年的88.5%。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部分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仍不容乐观。比如,家用不锈钢水槽、电动自行车、行车记录仪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均低于75%,这几种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分别涉及水槽防结露涂层、反射器、骚扰功率等。
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产品列入2020年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加大监督抽查和监管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管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光明日报记者: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刚才,发言人简要介绍了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的情况,请问这项活动的详细进展情况是怎样的?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 张文兵: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今年,我们印发了《2019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工作方案》,聚焦老百姓反映问题强烈、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玩具、文具、校服、校园跑道原材料等4类产品,对生产领域、校园周边商超等经营领域、电子商务领域开展为期8个月的专项治理。
《方案》印发后,各地迅速行动,对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加大监管力度,主要措施包括:
(一)统一生产流通监管,双向发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机构改革的整合优势,从生产、流通两端入手、共同发力。一方面,加强生产企业的排查和检查。利用行业协会、技术机构、互联网平台等收集4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信息,并对10587家生产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对生产领域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生产企业采取召回或市场下架等措施,已督促召回缺陷玩具、文具产品123万件。另一方面,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组织基层市场监管人员,以校园周边商超、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为重点,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已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0余万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9129批。同时,聚焦“小黄鸭”等塑胶玩具,督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自查自清,已下架17.3万件问题产品。对流通领域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积极反馈给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源头治理。
(二)整合职能手段,协同发力。综合运用标准、认证、抽查、监测、执法、行政约谈等各种职能手段,加强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共部署开展玩具、文具、校服3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8万多批次,已检出不合格产品1297批次;部署开展玩具、文具2类产品风险监测3634批次,已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产品182批次。不断强化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的执法查处力度,已立案3915件。同时,对部分抽查不合格的3c获证产品,进行撤销、注销认证证书的处理,已撤销3c认证证书1452张。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行业、企业累计开展行政指导和行政约谈4820次,有效引导和督促企业落实好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监管执法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制修订相关标准。
(三)凝聚社会力量,综合发力。推动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和中国制笔协会发起行业自律《倡议书》,300多家文具行业骨干企业签署并作出承诺。依托技术机构,建立玩具、文具、校服等6类儿童和学生用品风险监测站,已累计收集质量安全风险信息2.9万条。开展“走进实验室”、“校园质量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1.2万多场,带动消费者一起关心质量、监督质量。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等新闻媒体,对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进行专题报道,各地也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广泛报道工作进展和成效。
前面已经介绍,通过开展守护行动,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显现“四降一升”趋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力度。会同有关司局,以及相关部门重点抓好校园周边商超儿童和学生用品产品质量的专项整治,持续加大重点商超和批发市场检查力度,继续打击销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持之以恒地抓实抓牢各项监管工作,不断筑牢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保障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随着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的深入,监督抽查制度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以适应当前监管需要?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于军:根据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方案,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对生产、流通领域产品质量进行统一监管。近年来,为适应当前新业态、新形势的监管需要,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为切入点,着力从制度和工作层面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建设。
一方面,在工作举措上,以提升监督抽查效能为目标,创新推出四项改革举措。一是推行“抽检分离”。将抽样工作和检验工作分别交由两个不同单位来实施,打破原有同一家检验机构既抽样又检验的模式。二是推行技术机构公开招标。改变以往直接选定检验机构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购买检验机构技术服务。三是推行“双随机”深度嵌入业务信息化系统。建立承检机构库、生产企业名录库,在e-cqs中通过“双随机”系统随机选取、匹配拟抽查企业和承检机构。四是推行抽样全程可视化视频监控。推进建立融合视频监控、对讲交流、数据处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抽样工作的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远程监控。
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刚才提到前不久总局发布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在明年1月1日实施。新的《办法》从制度层面实现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监督抽查的有机统一,固化了以往好的改革举措,明确电子商务新技术新业态中的抽样要求,还提出了购买样品、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应当在抽样前向社会公开等要求,充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按照新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和当前工作要求,总局将继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公正监管、科学监管、智慧监管。
俄罗斯金砖电视台记者: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议题并大幅压减生产许可证目录。请问,已经取消了多少?保留的都有哪些?为什么保留?取消的产品如何加强监管,保障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 张文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在研究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工作中,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既保证大幅优化营商环境,也要行稳致远,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这三年,我们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深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
一是大幅压减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发证产品由2017年初的60类压减到今年的10类,电热毯、电动自行车等7类产品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管理,目录压减幅度达83%。二是大幅压减企业取证时间。我们对生产许可证审批发证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进行简化、优化,取消了由发证机关组织的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企业在申请时提交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报告;对除危险化学品外的省级发证产品实施后置现场审查;通过调整这2个关键环节,企业平均取证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三是大幅压减企业审查内容。全面删除了对企业管理制度、人员等内容的审查要求,聚焦在最关键的生产和检验设施设备,共减少审查要求73章273条1116款,需要企业提交的材料由原来的9个,减少到“一单一书一报告”,即:“一个申请单、一个承诺书、一个检验报告”3个。四是全面推行“一企一证”改革。自2018年1月起,全面推行“一企一证”改革,750家企业通过“一企一证”改革实现了“多证合一”。五是在食品相关产品推进“告知承诺”改革。自2018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改革,申请发证的企业按告知内容提交材料,并就申请事项作出相应承诺,经形式审查合格后即可获证。自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告知承诺改革以来,这一类产品许可证全国平均审批时间缩减到2-3个工作日。
目录压减后,总局审批发证的产品有建筑用钢筋、水泥、铁路桥简支梁、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人民币鉴别仪5类产品。上述5类产品都涉及安全、产业政策,如铁路桥简支梁涉及重大工程公共安全;又如人民币鉴别仪涉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金融安全。
省级部门审批发证产品有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电线电缆、化肥、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5类产品。比如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涉及公共安全,应从生产源头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的质量监管;化肥作为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直接涉及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涉及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其实施与食品同样严格的生产许可证管理。
在压减目录的同时,对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我们坚持放管结合、并重,采取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等措施,强化监管。2017年第一次压减目录后,我们就对取消许可的19类产品获证企业开展全覆盖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5329家企业生产的7332批次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52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7.2%。2018年对这19类产品又持续开展国家监督抽查,累计抽查4687家企业生产的5749批次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390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6.8%,同比降低了0.4个百分点。2019年,我们对27类取消许可证管理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975家企业的7175批次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9.26%。通过持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强化了对生产企业的震慑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采集,从检验机构、企业、用户、行业协会等各个渠道广泛获取风险信息,在检验机构、行业协会、主产区等推进设立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机构对各类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二是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轴承钢材、砂轮等产品,组织开展国家监督抽查,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力度,推动将抽查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有效震慑。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国家监督抽查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那么,今年国家监督抽查开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 张文兵:2019年,我们围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保持从严监管态势。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是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手段。监督抽查包括市场监管总局直接组织开展的国家监督抽查,以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地方抽查、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行业抽查。
今年在国家监督抽查方面,我们聚焦重点产品、重点指标、重点区域,突出抽查消费者和用户反映强烈,学生、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用品以及质量问题易发频发区域的产品,突出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电气安全等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指标。
为提升国家监督抽查效能,我们在国家监督抽查工作中全面推行了“抽检分离”、公开招标采购技术机构、“双随机”嵌入业务信息化系统、抽样全程可视化视频监控等四项改革举措。按照2019年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我们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分别在6月和9月,连续举办两次“双随机”现场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运用“双随机”信息化平台,从企业库中随机选出2.6万批次拟抽查企业,并与公开招标采购来的143家技术机构进行随机匹配。按照“双随机”结果,有序部署抽样检验任务。截至目前,国家监督抽查18678家企业19398批次产品,发现并处理不合格产品2196批次。还有近1万批次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我们将在春节前发布。通过抽查发现并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威慑作用,有效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于军:谢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及张司长的回应。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大家还有想了解的其他问题,请会后与我们联系。
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我在这里对各位媒体记者这一年来对市场监管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持和鼓励表示感谢。2020年即将到来,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请继续对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给予支持。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参加此次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源自:市场监管总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